建立建好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辽宁正式公开发布首批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和100个“揭榜挂帅”榜单,这标志着全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十四五”全省将构建千余个典型产学研联盟
“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推进构建由企业做“盟主”的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000个以上,引导企业自发组建联盟3000个以上。同时,依托联盟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攻克“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1000项左右,开发重大创新产品和关键零部件500个以上。省科技厅将在今年10个亿的省本级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联盟建设和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
省科技厅将聚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全省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聚焦全省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的技术“瓶颈”,通过“揭榜挂帅”,有效集聚和整合优势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今年全省将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00项,这批项目的“榜单”都来源于全省产业链创新链上的龙头和骨干企业,这些企业都建立了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都是“盟主”单位,有产学研的契约化关系,形成了共同的市场目标。通过发布“榜单”,引导更多的高校院所来“揭榜”,吸引更多的科研团队来“挂帅”。
联盟组建首先需要企业做“盟主”。“盟主”应为在辽宁省内注册并实地经营的独立法人企业,具有一定的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大学或科研机构作为必要成员单位,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备比较优势;鼓励金融、中介等机构及产业关联企业参与联盟建设。其次是要有契约关系,即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内在利益机制。此外还要有明确的市场目标,联盟以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协议中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能够形成生产力。
成为“盟主”的企业还将获得诸多“大礼包”,据了解,省科技厅将出台支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发展的若干政策。如,设立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试点示范激励计划,鼓励联盟开展试点示范,省级科技专项资金分档次给予“盟主”企业100万元至300万元运行经费支持;设立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计划,支持“盟主”企业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由省市两级财政和联盟企业按比例出资,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设立省“带土移植”引育计划,鼓励联盟“带土移植”引进域外科技人才和团队,根据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具体情况,采取“省市配套”和“一事一议”的方式,省级科技专项资金给予100万元至1000万元支持;单个联盟年度最高支持不设上限,单个“盟主”企业年度最高支持金额可达到2000万元。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方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