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关于申报2020年“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的通知
来源:中国科协网 | 作者:proac3c72 | 发布时间: 2020-07-16 | 183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关于申报2020年“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中国科协高端科技智库建设,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凝聚一批思想敏锐、专业扎实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中国科协拟启动2020年“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支持青年人才开展课题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课题要求

(一)课题名称

共58个课题,详见附件1。

(二)成果要求

每个课题需形成1-3篇决策咨询建议专报,完成1篇成果总报告。

(三)课题研究期限

3-5个月。

二、项目预算

每个课题10万元。

三、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条件

1.申请人应为 35周岁(含)以下的在读博士、在站博士后、青年教师(截至本通知发出日)。

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作风廉洁,遵纪守法,具有良好学风,恪守科学道德。

3.在申报课题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术研究基础。

4.在读博士、在站博士后申报应由导师同意并在课题实施中予以指导和支持。

5.同一年度一个申请人只能申请一项课题。

(二)依托单位条件

1.依托单位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

2.具备较强研究实力,能够提供开展该领域课题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

3.同等条件下,对科协智库工作了解的单位优先。

四、申报程序

(一)申请人通过依托单位进行申报。

(二)提交《项目申报表》

1.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表》(见附件2)并发送至shenqianqian@cast.org.cn进行报名。邮件主题请写明“智库青年项目”。

2.《项目申报表》提交电子版。

3.接收截止时间:2020年7月16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三)提交《项目申报书》

1.通过邮寄方式提交《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

2.申报书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U盘),具体要求:

(1)纸质版A4纸双面打印,印制5份并密封,签字盖章处须签字盖章。

(2)电子版1份,U盘形式,WORD格式以及签字盖章后扫描的PDF格式各一份,U盘随纸质版密封在文件袋中。

(3)密封文件袋封皮上请注明依托单位名称,以及“智库青年项目”。

3.截止时间:2020年7月16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五、公告期限

5个工作日。

六、采购部门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政策法规处

联 系 人:慎倩倩

联系电话:010-68576219

附件1:课题清单

附件2:项目申报表

附件3:项目申报书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2020年7月9日

2020年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课题清单



序号   研究内容
1 我国科学家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贡献研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科学家做出重要贡献,在科研攻坚、知识科普、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要求,梳理我国科学家在抗击疫情期间所做贡献的外延与内涵,研究相关贡献在社会公众间传播的广度,识别不同贡献在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传播路径,进而对我国科学家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贡献进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调动科学家科研积极性、鼓励科学家做出可持续社会贡献的政策建议。
2 中国科学家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责任——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的研究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课题要求,对我国科学家在疫情下的行为表现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科学家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内涵、影响科学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机制、培育科学家社会责任感的方法等理论问题,形成重大公共事件中规范科学家行为、加强科研协作、引导公共舆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3 城市化模式与疫情传播研究 城镇化模式与疾病传播关系日益引发学术和政策思考。课题要求,总结目前世界各国城市化模式所带来的公共卫生教训,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模式和防疫活动组织方式进行讨论,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城市化模式献计献策。
4 疫病叙事与知识:疫情中的社会反应研究 重大疫病对社会公众带来广泛和深刻影响。课题要求,结合历史案例,分析重大疫情给当时社会带来怎样的短期或者长期影响,分析医生等专业人员、政府决策者、新闻媒体等如何形塑大众的疫病想象,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公共卫生制度形成之分析,提出有效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和提升科学素质的建议意见。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研究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CDC)的建立与发展对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课题要求,回顾CCDC发展历史,思考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其改革与发展之路。
6 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金银潭医院)抗疫纪实研究 使用传统医学防疫是我国的一种特色。课题要求,较为全面地及时收集、整理国家中医医疗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资料和史实,并以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驻地——武汉金银潭医院为中心,分析中医疗法在防疫工作中的参与方式,以及治疗策略与社会环境的双向互动。
7 疫情防控中智能技术改善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疫情防控以及社会治理提供了新路径。课题要求,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定性与定量、案例研究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智能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可能性与逻辑可能性,并结合成功经验,形成智能技术改善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的战略发展路径、组织、运行、评价、保障动员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8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区治理:现实、挑战及对策 社区是抵御新冠肺炎爆发的第一线。课题要求,关注疫情应对下的地方参与,通过线上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了解公共卫生措施在特定的社区背景下的接受和执行情况,特别关注对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包括外籍人士)在管制措施上的区别及后果,对比国外经验,参考如新加坡等地在疫情下的社区治理对策等,为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战略性应对提供区域性建议,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社区治理提供经验证据和思路。
9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在突发疫情的背景下,中国全球价值链正常运转面临严峻挑战。课题要求,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价值链运行与重构的影响、对中国全球价值链断裂和转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建议。
10 后疫情时代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要求,调研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现实困境,提炼分析后疫情时代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与新机遇,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模式与保障措施,为助力我国民营企业以创新发展应对疫情影响提出可实施的政策建议。
11 行业协会参与突发公共卫生疫情的新模式研究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课题要求,分析行业协会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为,研究其“科技”特色,梳理有效模式,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热点及其衰减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并产生大量的文献。课题要求,针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前后,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存在的矛盾,探讨科研政策的制定如何为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科学场域的内在冲突与现实危机研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会引发科学界的多重内在冲突。课题要求,基于医学史与社会学的研究路径,回溯东三省大鼠疫时期俄国学者的科学冲突之始末,对比当前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剖析科学场域的结构性矛盾,揭示科学内在冲突在疫情“放大镜”下凸显的主要社会因素,洞悉科学冲突在疫情中的潜功能及其引发的现实危机,从科技管理视角,为我国今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建议。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内容与机制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受社会各界高度关切。课题要求,回应社会关切,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要素、信息发布机制等,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分析不足,提出改善建议,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内容指南或指导手册。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中多元主体的表达、对话与行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课题要求,聚焦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公众表达,区分政府、媒体、公众等多元主体,分析其在焦点事件中的核心关切与冲突分歧,并探讨如何通过传播策略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和集体行动。
16 基于行为公共政策视角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干预策略研究 重大突发应激源会引发恐惧情绪,从而驱动个体有限理性或非理性行为。课题要求,基于个体的行为特点探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干预策略的优化路径与机理,通过综合使用演化博弈模型,为有效干预策略提出政策建议。
17 县域层面公共卫生预防机制研究 县域是我国的基层。课题要求,调研县域公共卫生资源建设情况,包括中心城区及所辖的乡镇、村等,特别是农村社区防控的现状,为建立起体系化、规范化的县域公共卫生预防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18 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经验性知识再认识 公共舆论对传统经验体系在疫情中的作用有不同看法。课题要求,通过收集科学传播典型案例,分析传播参与者背景信息,研究经验性知识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加强公众对生物医学知识和经验性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公共卫生决策适当、适度、务实。
19 我国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公共卫生法理原则是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坐标和逻辑基点。课题要求,以人的生命安全权和健康权为核心,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构建精细化、法治化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为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修改,生物安全立法,以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实施等提供参考。
20 紧急公共安全事件应对的法治保障研究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课题要求,从健全立法、依法行政、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纠纷解决等角度,提出法治保障对策建议。
21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社会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与完善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防治。课题要求,应对紧急情况下物资、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研究提出官方主导、协调社会组织参与的法律机制,有效降低突发传染病防治的常态维护成本。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法的历史经验与政策建议:以国际卫生条例为中心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有法可依。课题要求,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法对于信息通报、毒株共享等问题的框架发展历史,探讨我国应如何善用国际法维护我国在健康、国际贸易和商业方面的核心利益。
23 敏捷治理视角下数据治理的原则、框架与政策工具研究 敏捷治理意味着一套具有柔韧性、流动性、灵活性的行动,是区别于传统治理的一种重要思想。课题要求,在敏捷治理的视角下分析各国数据治理的现状,归纳数据治理的原则,为我国数据治理的框架和可能的政策工具提出思考和建议。
24 跨国比较视野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研究 新一代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及其带来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学术和决策的共同关切。课题要求,以治理体系、治理规则、治理手段为框架,跟踪和比较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策动向和实践经验,结合全球治理的前沿理论,厘清人工智能对既有治理范式和治理体系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我国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出建议。
25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治理规则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伦理和治理挑战。课题要求,梳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政策,对比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归纳发展逻辑脉络,对构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体系提出建议。
26 人脸识别技术治理及公众接受度相关政策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与各类应用场景的融合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各行业生产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生活便捷程度。与此同时,隐私保护与技术安全等问题也时常引发公众担忧和社会舆论。课题要求,解析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接受度的影响机理,从技术、安全、隐私保护等多个层面探讨公众接受度对人脸识别产业发展以及相关受影响社会系统的效益和成本,提出保证人脸识别技术公众接受度与隐私保护相平衡的解决方案。
27 数字技术推进城市社会治理建设与技术监管研究 新兴技术,特别是以大数据、图像识别、算法判断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监管、群防群治、信访维稳等社会治理和风险稳控领域。但同时,数字技术有可能带来的技术滥用、隐私顾虑、数据依赖、系统故障风险等问题也增强城市治理的复杂性,成为公共管理的新课题。课题要求,分析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多重影响,分析数字技术治理中政府监管的作用与边界,为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确定城市发展优先事项提供政策建议。
28 数字技术“赋能”风险社会治理:结构转型与运行机制 “黑天鹅”、“灰犀牛”等各类风险事件频发,“风险社会”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课题要求,从理论层面(风险社会理论、治理理论等)分析风险社会的性质以及治理的困境,分析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使能技术、通用目的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的技术本质,及其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协同治理等视角,解构数字技术应用所引发的社会治理结构变化及互动关系。
29 数字技术在政府市场监管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影响政府的治理模式。课题要求,梳理政府市场监管的前沿理论,界定政府市场监管的边界,分析数字技术对于政府市场监管效能的影响,归纳总结数字技术给政府市场监管带来的挑战与契机。
30 政府数据安全与共享的现代化治理研究 政府由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特殊性,已经成为全社会最重要的数据持有者。课题要求,研究政府数据的类型和范围划分,论证政府数据安全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研究域外政府数据共享的基本模式,总结政府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规划全生命周期导向的数据共享开放流程,进一步厘清参与数据共享的法律主体责任。
31 数字经济全球治理规则与中国方案研究 数字经济是全球发展热点。课题要求,结合全球多边、区域和双边经贸协定谈判的最近进展,分析数字经济全球治理体系与规则中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全球治理体系的演进,重点比较分析WTOG20CPTPPAPEC等在数字规则上的发展,提出数字经济全球治理的我国方案与建议。
32 数字经济示范区发展研究 我国有多个地区先后提出了创建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方案。课题要求,评估和总结包括政府政策、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相关举措,分析影响和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思考与建议。
33 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制度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支撑。课题要求,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挑战,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科技结构布局的影响,提出建立中国的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建议。
34 数字政府与应急管理研究 数字政府将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相结合。课题要求,研究在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急管理,包括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处置危机、危机善后以及秩序重组等环节,提出高效率低成本实现政府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35 数据跨境流动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数字贸易新规则的形成机制研究 数据跨境流动需要建立国际数字贸易新规则。课题要求,聚焦“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建设有效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新规则体系,共享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36 数字经济驱动下产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机制与对策研究 产业能力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课题要求,研究数字经济驱动产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对策和方案。
37 互联网、进口贸易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国际贸易存在不确定性。课题要求,探讨进口贸易在互联网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为评估我国网络政策和进口贸易政策的成效提供新颖的研究思路,为促进我国互联网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进口贸易政策动态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38 数字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研究 数字安全关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课题要求,梳理近年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互联网、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安全挑战,提出构建数字安全的规则框架,为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39 新工科建设与数字经济创新人才的培养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领域人才。课题要求,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分析数字领域人才队伍现状,研究概念、分类以及成长规律,研究新工科建设对数字领域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提出数字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及支持政策建议。
40 数字化反贫困战略研究 数字技术应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课题要求,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如何为欠发达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开展深入研究,避免产生新数字鸿沟。
41 数字经济的统计和测算方法研究 数字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经济形态。课题要求,围绕新的数字经济统计和决算方法开展研究,为国家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对策建议。
42 数字经济下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革新研究 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总值的比重在过去20年内呈稳步上升趋势。课题要求,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分析对劳动力的影响和对消费者习惯养成的影响,对可能发生变革的形态及应对提出思考与建议。
43 中国文化全球传播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课题要求,围绕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冲击与影响,以及数字技术背景下,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态度,对中国文化的偏好等问题,为探索新时代新技术下讲好我国文化故事,服务我国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政策建议。
44 智能社会治理算法设计的风险及应对 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课题要求,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智能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探讨社会治理中算法设计的限制和要求,并以传媒、法律等领域为案例探索合理有效的算法设计方案,为增强智能算法在社会治理中的抗风险能力提出对策与建议。
45 民营经济、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课题要求,运用疫情防控数据,分析中央政策与区域政策落实情况,实证探究治理水平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
46 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研究 数据治理是当前面临的紧要问题。课题要求,围绕保障国家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着力国际数据治理相关主体、政策和规则研究,提出国际数据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我国在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47 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治理体系研究 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事关国家数据主权安全。课题要求,研究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跨境流动治理,归纳其治理模式,总结其治理的特征、制度和规则,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提出构建中国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治理体系的对策。
48 新兴技术治理的理论谱系比较研究 新兴技术治理为科技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要求,深入理解新兴技术治理的困难、模式以及工具,梳理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多维层次,区分新兴技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制度约束条件下的治理模式,结合已有的技术治理理论,构建新兴技术治理的理论谱系。
49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科学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课题要求,从科学知识生产的特点和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科研系统的质量控制与社会治理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50 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治理 新型研发机构的蓬勃兴起,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产生影响。课题要求,分析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内外部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51 科技后发国家建立伦理审查制度的社会过程研究:基于中国的案例 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课题要求,探索我国伦理审查制度建立的历史过程,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科技不确定性所呈现的主要特点,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治理机制进行对比研究,为更好地发挥科技伦理审查体系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
52 中国科学家的过劳问题研究 尊重劳动者权益,依法依规缓解过劳问题。课题要求,重点围绕科学家群体,调查科学家过劳问题的普遍性和发展趋势,分析过劳工作对科学家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与科研成果的影响,提出缓解过劳化趋势的社会政策,提高科学家的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服务我国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53 人类生物样本建置和运营中知情同意问题及治理研究 人类生物样本库的建立以及资源、数据共享问题日益重要。课题要求,回应社会的现实需求,因应《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重要政策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发布以及《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契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建议,推动实现从宏观政策的提倡到具体法规和配套措施的跟进,促进生物样本库健康有序发展。
54 -动物嵌合体多维风险与治理研究 -动物嵌合体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医学应用价值。课题要求,深入探讨该领域技术发展前沿、争议焦点、影响因素、具体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在借鉴域外治理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负责任创新治理的视角,提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有效治理模式。
55 代际公平视角下核电长期发展政策研究 核电是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课题要求,立足于核能决策的长期特点,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代际公平视角,重点关注中国核电站的延寿、退役及核废料处置政策,从社会冲突、科学伦理、风险治理、环境正义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我国核电长期发展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56 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课题要求,分析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困境,研究土地制度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为完善我国城乡土地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57 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的要素市场改革研究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课题要求,梳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沿革与现实表现,并以此为突破点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劳动力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障碍,提出劳动力市场化改革路径,为我国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58 恐慌心理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与干预研究 重大危机下群体心理诉求需要高度关切。课题要求,研究恐慌心理对危机传播的影响,评估信息接触、选择性解读、风险感知、传播行为、个体人格、政府信任等要素的不同作用,为我国管理危机传播提供干预性参考指标。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科研人员  公众号


科研界

即时工作、学习、生活的

资讯平台

最重要的不漏


给您精中选优

关注公众号


即时获知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