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启湾区,港通未来——独家探访妈湾智慧港
刘玉雯:湾区新财经,新新开聊。欢迎来到春蔚和雯子的聊天室。本节目由农夫山泉赞助播出,所有农夫山泉都来自天然水源。今天我们来到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妈湾智慧港,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港口是如何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我想首先问问大家对港口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我先说我的感觉,一说到港口,我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印象就是成龙的电影,画面当中都是他在各个集装箱上上窜下跳,抓捕罪犯。这就是我对港口的感觉。春蔚和李银呢?
李银: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来妈湾,尤其不是第一次来招商局这个港口。2007年的时候,我就参观过整个港口。但那时候的港口印象跟今天对比,非常明显的不同。那时候最大的一个印象是人很多,在码头上,集装箱的码头上。我应该没有记错,2007年妈湾这个港还是一个集散货的,就一个散装货的码头。
刘玉雯:人很多。
李银:传统的那种散杂货码头,有点凌乱。但是今天我在路上走过去,我基本上看不到有操作的人员。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一个对比,就是人少了,但是码头的货好像没少,集装箱好像更多了。我的感觉是这几年……
张春蔚:在历史上,大家就会觉得港口是一定能够让人特别容易存活下来的地方。在劳动力时代的话,那个时候就是说扛什么样的货物更赚钱,是一门生意。但是现在我就觉得全是集装箱以后,就是怎么样把集装箱这样的一个运输走得更快可能是更重要的。全世界的物流,就看着工人在说话,然后看着货运在说话,看着波罗的海的海运指数在说话。所以它其实是财富密码的一个核心的枢纽点。
刘玉雯:何总,作为资深的专业人士,港口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劲东:港口意味着一种生命,经济的一种生命。因为它是供应链重要的一个节点,我们可以看到每天大量的货物进进出出,这代表一种经济的活力。
刘玉雯:说到5G智慧港,我们知道妈湾智慧港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个,同时也是在全国来说,它也是很具有代表意义的。如果由您来给大家介绍,妈湾智慧港它的智慧所在,您会重点突出介绍它的哪几大特点?
何劲东:重点是它智慧的生产系统。就说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首先是搭建了我们整个的智能化的架构,我们叫数字化底座,是一个物联网底座。通过利用先进技术,包括我们的5G通信技术、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这个物联网技术,让我们码头所有装卸的设备和我们的管理系统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的后台系统,也是通过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一个最优的计划和最优的调度,让我们的码头效率更高、更安全。当然我们服务的碳足迹也是可追踪,我们也致力绿色减碳这样的一个方式。我认为是传统码头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实际上是它在效率上存在一种瓶颈的。智慧港口,通过智能化的操作体系,实际上可以突破这个作业瓶颈、效率瓶颈。
刘玉雯:刚才您提到在整体上来讲,妈湾港是一个绿色的、环保的港口。有没有这样的相关数据,比如说在节能减排上,或者说是无人化的一些设备上的一些相关数据?
何劲东:刚才说到的就是我们对碳足迹的跟踪,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我们有自己的一个新能源管理系统,当然这个我们认为还不够,它监控的是总体的排放。但是我们真正要实现客户价值,我们要跟踪到每一个集装箱,它从进港到出港,它的排放是怎么样的。我们会针对每个集装箱它的能源的消耗,算出它的碳排放。如果说这个指标跟我们国际上的指标会高了,我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欧盟实际上是在去年1月1号开始,碳交易平台就已经上线了,推广到我们整个的航运企业,就凡是你到欧盟的货,你都得交碳税。我们通过港口这个重要环节,它的碳排放数据,我们可以提交给我们的客户,也是为客户增加他的价值。
张春蔚:你觉得我们目前所在的妈湾港,就是和世界港口相比,我们的优劣势?
何劲东:如果从中国去看世界的话,国外的这种港口的发展还是相对于比较传统。但是我们国内来说,智能化码头的发展,从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在世界前列的。看智慧港口应该是看中国。
刘玉雯:我们知道妈湾智慧港是依然保留了有全自动、半自动,以及还有一些传统的部分,等于说它是在一个逐渐转化过程当中的,是这样吗?
何劲东:是的。对于传统的码头来说,它有一个智慧化的转化过程。妈湾智慧港的一个发展历程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它这样的足迹。我们在2011年开始码头自动化的一个探索,首先是堆场作业的一个自动化,就实现了远控。当时的一个驱动力,更多的是从安全、劳保的角度去考虑。
刘玉雯:货车司机太辛苦了。
何劲东:对,确实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妈湾港它实际是有基础的,它原来就是做了相应的改造准备,也做了探索尝试。那么到了我们的改造这个阶段,在智慧港方面,积累了比较深厚的经验,然后去做相应的一个改造。这也算是我们传统码头智慧化转型典型的案例。我们的现场作业,您可以看到就是中间有一段过程实际是有人无人,是混合在一起作业。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安全性是比过去提升了,另外就是说,我们的作业效率也有很好的一个提升。那么下一个就是岸边作业的自动化操作,这块我们会进一步地去提升。
刘玉雯:改成后台操作以后,这些对司机师傅们的培训,难度高吗?
何劲东:我觉得难度应该是降低了。
刘玉雯:难度降低了?
何劲东:对,因为首先我们的司机员工非常有兴趣,有点类似玩游戏一样。当然基本的这个操作培训还是必须要有的,培训的周期也缩短了,相比过去的这个传统培训方式,它是大大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李银: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妈湾智慧港他们用的这个系统,是招商局自己研发的,这个“招商芯”,我记得是CTOS(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
何劲东:对。
李银:这个它会操控得非常精密,我听说那个集装箱的误差是厘米级的,他们堆叠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误差。
何劲东:是,它这个主要是一个定位系统。就是我们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说我们的无人车,你在这么大的港口里面进行作业,你要实现后台的集中调度,你得准确地知道它的位置。不管是无人车也好,我们的岸边设备、堆场设备也好,都需要这种定位技术。
李银:我以前采访的时候,我知道码头用的系统都是比如说比利时的COSMOS,比如说美国的,后来好像都被逐渐地取代了,国产化,被“招商芯”取代了。而且你们“招商芯”还出海了,到了海外的一些码头运用起来了。
何劲东:我们现在在开发的第二代产品,就除了基本的配置,就是我们的港口的生产作业系统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叫做智能智慧调度系统,我们的一个叫智能化体系。
刘玉雯:也就是这个完整的港口智慧化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当中是包括了有大脑、神经网络、躯干,全部都有的。
何劲东:是的。
李银:这也是现代港口的一个趋势。
李银:像刚才我们说到,说整个世界有很多一流的港口。其实咱们中国是2024年7月份,我们交通运输部出过一个世界一流港口的评定报告,就是标准。您看到那个标准,其实排在最前面的还是鹿特丹、新加坡对不对?新加坡肯定是第一个的,因为它的吞吐量太大了,它是个海向型的。我们除了上海,上海是一个海向和内陆,它综合型的,其他的沿海的码头都是内陆型的。腹地型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更多的是向腹地去扩散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承接才能够扩散,你不改变,你做不到能够承接全世界的货物,你就没有办法去进步。所以很多时候是倒逼着我们进步的。深圳的港口,其实在世界一流港口的评定中,它是属于前列的。
刘玉雯:过去大家竞争的可能是一个硬件、自然条件,你的吞吐量,它就是天然形成在那儿的。但是今天的竞争可能更多的会取决于你的智慧程度、你的效率的提升。
何劲东:我的理解,也结合刚才那位老师讲到的国外港口的一些成功经验,一个港口是不是枢纽港,我觉得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首先一个是地理位置,就像您说的新加坡,它完全是中转为主,因为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内陆市场。鹿特丹实际上它的情况,大家也知道它背靠莱茵河入海口,欧盟的一个腹地。那么这个就说到位置,其实挺重要的,是能否成为一个枢纽港的重要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一个港口生态圈,因为港口是作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你的上下游供应链能不能更好地协作起来,你需要有自己一个生态圈的支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包括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最终能够锁定客户、扩大你的服务腹地的一个方式。所以生态圈同样重要。
刘玉雯:我想问一下您,您对这个“卓越港口”的评价标准,您觉得应该是怎么样的?
何劲东:“卓越港口”其实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和提升客户的价值,这是最关键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就是客户价值。对港口企业来说,它的客户价值体现在哪里?首先是你的效率、你的安全,当然现在还有绿色。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你还是要坚持成本领先,就是你提供的这种服务是可持续的。那么这个才能够帮助客户能够持续实现他的价值。这是挺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