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以电子显微镜为代表的电子光学仪器设备,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强大工具,打破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将人类的视野拓展至原子级别。它如同微观世界的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视物质的精细结构和奥秘,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物理学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受到造不如买的影响,国内电子显微镜设备长期滞后欧美日发达国家;
电镜的使用者拥有电镜采购的决定权,长期以来成为西方电镜厂家和他们在国内买办宴席的座上宾,占尽了业内和公众媒体聚光灯下的风头;
国内电子显微镜行业只有电镜应用专家的声音,而砥砺前行的电镜的设计制造工程师们只顾兢兢业业,成绩斐然却又低调无闻;
华人电子光学仪器设备设计制造工程师科学家的智慧光芒是掩盖不住的,他们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在电子光学仪器设备发展过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为全球科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此期《微观世界的华人力量,电镜设计制造领域的工程师逐梦之旅》系列中,工作室选择了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数位在全球还有国内电子光学及其附属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设计制造工程师专家的故事经历,借以激励业界能够出现更多的华人同仁,并跻身电子光学仪器设备设计制造这个光荣伟大,但又荆棘丛生的事业。
接上期我们延续华人世界的电子光学逐梦之旅,陈仲玮博士和他创办的汉民微测HMI的成功,看似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一小步成绩,然对于全世界的华人电子光学事业来讲,却是电子束量检测技术和产业突破的一大步;
HMI在陈仲玮博士的带领下,集结了两岸三地、及世界各地的顶尖技术人才,完整的参与了开发设计、制造、国际销售与服务,在全程中展现了坚强的实力,与坚定的意志,在世界级的、欧美垄断的半导体尖端制程设备的领域中,培养了一批以电子光学为核心技术、并精通“光机电软算系”整合的华人人才库;
这,留给了未来华人自主提升研制电子束量检测技术及设备的宝贵的机会和火种;
这,不仅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史写下了新的一页,更让华人在电子光学产业抢占了仅有的、宝贵的一席之地;
在这批十人的源自汉民微测美国和中国团队的“中国电镜之子”中,曹峰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5年,曹峰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本硕毕业,直接加入了创办不久的汉民微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团队,任职于电子光学研发部,而且一干就是十四年,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发部经理、SEM中心主管;
2005年,曹峰赴美国硅谷系统地学习了氧化物电子源、热场发射电子源、电子枪、电子镜筒等聚焦电子束的原理、设计、制造及调试;
2006年,曹峰回国创建国内第一条热场发射电子枪研发/生产线;到了2018年,这条产线达到年产70台、套的生产能力;
2008年,曹峰开始担任研发部主任,期间设计并调试30kV场发射电子枪,并参与设计、调试了国内第一台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数年间,曹峰累计设计了十余款电子枪,用于HMI高分辨型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

2011年,曹峰开始担任SEM-RD部门经理;从2016年起,曹峰开始担任SEM中心主管,全面负责电子光学系统研发;
在此期间,曹峰被公司选入“留才计划”并授予“特别持股”奖励;
2017年,曹峰赴美国硅谷与团队共同设计了新一代的高能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
2018年,曹峰开始担任汉民微测北京D&E部门经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职务的职级是美世10级,也是汉民微测北京公司最高级别;
在此期间,曹峰与他人共同发表专利数篇,如:CN200810085128;US20130257044。

在此十四年中,曹峰得到了陈仲玮博士和何福民先生的倾力传授,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电子光学工程技术专家;
除了上篇中介绍的陈仲玮博士,曹峰的成长道路上不得不提到的另一位恩师级别的领路人,就是何福民先生;
何福民先生1940年7月生人,本科毕业后从1963年9月到1991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
从1991年4月到2005年7月,何福民先生担任中国科技促进会北京新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
在2005年6月到2010年7月,何福民先生担任北京威孚物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9年4月至今,何福民先生担任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从2010年7月至今,何福民先生还在担任汉民微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2019年7月,曹峰加入了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团队,担任高通量全自动病理切片电子成像仪项目共同负责人,并兼任生物医疗器械部的Co-PI;
在此期间,曹峰带领团队成员45名,完成交付了扫描透射型电子成像仪样机一台;
2020年10月,曹峰创办了纳境鼎新粒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2022年1月至今,曹峰加入了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副总裁及电镜事业部总经理,负责电镜研发工作;
在此期间,在曹峰和他从汉民微测起就一直团结的刘继凯、卢志刚、姚一帆等工程师精英和团队,在国仪量子旗下累计共上市了8款电镜产品;
2022年11月,曹峰推动国仪量子和生物岛实验室,共同出资成立广州慧炬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领导透射电镜研制,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透射电镜关键技术,并于2024年成功上市了国内第一款商用120kV场发射透射电镜;
曹峰,是汉民系在电子显微学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一代人才,他团结团队选择了国仪量子和慧炬科技这样优秀的平台,勇于创新,创造了国产电镜的奇迹;
与曹峰同时代成长的华人电子光学工程化专家,还有来自屹东光学的创始人尉东光博士;
他们的成就,展现了新生代华人工程师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领域的持续探索精神,为国产电镜工程化商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尉东光博士,多年来始终坚持奋战在带电粒子光学技术与电子显微学的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的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和工程化经验,期间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CELL、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等高影响因子顶刊10余篇;
在回国创业之前,尉东光博士的经历就一直围绕着扫描电镜徐徐展开:他曾在新泽西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知名电镜中心任职,并在知名电镜企业Carl Zeiss公司担任透射电镜产品经理、北美应用技术部主任和离子显微技术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等关键岗位;
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后,2020年,尉东光博士归国加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团队,担任研究员,并开始了国产电子显微镜工程化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
2021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推出了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样机,这一成果随后吸引了天使基金的支持,并于2022年4月成立了的屹东光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3年之后,在尉东光博士的带领下,屹东光学已经推出多款场发射扫描电镜;其中型号YF-1801获得了全球最大的工业设计类专业协会之一的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DSA的“2023美国IDEA设计奖”,这项设计奖是与德国的红点设计奖和IF设计奖并列为全球最有影响的奖项;
来自于深厚的应用功力,屹东光学的系列化产品还涵盖了场发射扫描电镜工作流中的射频等离子清洗机、卷带表面亲水化处理仪、多功能样品清洗机等多种电镜照料设备,进一步满足了市场对高质量科学仪器的一体化和多元化的需求;不约而同,正如曹峰团结了一干电子光学精英一样,尉东光博士也团结了来自多个进口竞品的精英团队;屹东光学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可以不断追求创新,企业的成长更获益于团队的鼎力协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优势互补,让国产电镜创业者可以在各自的研究和创业道路上稳步前行,持续稳定地推动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的进步,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电子光学产业传承与协作的践行者;
在很多同行眼中,这些能开公司的大佬们,已经功成名就,可以尽享财富带来的惬意生活了;
然而,与想象大相径庭的是,他们的创业之路一旦开启,便如置身于没有返程票的列车之上;
企业运营恰似养着一只永不知足的“吞金兽”,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看似账上趴着几千万现金的老板,实则被各种支出压得喘不过气;
供应商账期短得惊人,银行授信到期的催促声不断,下个月的高额工资、大幅上涨的厂房租金等,每一项都是沉甸甸的负担;
一句“账上少五百万现金流,下个月就得宣布破产”,道出了无数创业者的无奈,千万资产在企业运营的巨大压力下,可能瞬间化为乌有,“千万负翁”才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创业这场财富游戏没有存档点,更没有中途休息的机会;
打工人可以潇洒地辞职,享受Gap year;但创业者们一旦停下脚步,就如同踏入“鱿鱼游戏”的绝境;
停下半年,客户会被竞争对手撬走,渠道也会随之崩盘;
停下一年,技术迭代的浪潮便会将企业远远抛下,团队也会作鸟兽散;
停下三年,行业洗牌过后,企业只能被迫出局;
即便是国产电镜这个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在砥砺前行,只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线生机;
有同行会说,大佬们不是还得到人人梦寐以求的名声了吗?
事实是,社会身份对创业者来说,并非荣耀的光环,而是沉重的枷锁;
所谓名声,让企业家仿佛变成了人形ATM机:商会会长、政协委员、校友会名誉理事等头衔背后,是一笔笔不菲的赞助费、必须解决的就业岗位指标,以及给母校的捐赠等各类要求;
为了维持“社会责任”人设,制造业创业者疫情期间也慷慨捐款,转头却要抵押房子贷款维持企业运转,身份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创业过程中,初创企业家心里虽然想着“再做三年就退休”,现实中,却像“赌徒”一样永远停不下来;
从等待公司上市,到完成并购对赌,再到追逐新能源、AI等风口,他们不断被时代推着向前;
这并非仅仅为了梦想,更是害怕被时代淘汰,被新贵挤出行业,辛苦打下的江山,在时代的变迁中沦为历史的尘埃;
创业这条路,一旦踏上,前方是未知的挑战,身后却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哪怕荆棘丛生,哪怕精疲力竭;
创业人心中有一团火,那是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即使在像国产电镜这样高新技术的赛道上,仍是竞争激烈,行业需求驱动技术更新如疾风骤雨;
为了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国产电镜的创业者们,只能像不知疲倦的行者,日夜兼程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整个城市都已沉睡,他们还在电脑前与复杂的光路和算法模型鏖战,眼睛里布满血丝,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那漫长的三年疫情期间,线下项目无法开展,客户订单停止增长,资金回笼困难,企业的运营成本却依旧居高不下;仍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就像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孤舟,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
那段时间,创业者都憋着一股劲儿,每天都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四处奔走,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争取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创业者勇敢地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在激烈的角逐中,企业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逐渐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名声,行业地位也随之稳步提高;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市场的复苏,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到国产电镜创业的团队,企业规模逐渐壮大;
这一路,创业者并非独自前行,有太多的贵人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有的是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和启发,前辈的经验和智慧,让少走了许多弯路;有的是在资金困难时信任、支持、雪中送炭,让公司得以度过难关;还有那些一直追随的团队成员,不离不弃,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国产电镜产业未来的路还很长,前方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创业者和团队已无所畏惧;
拥有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还有一颗永远拼搏向上的心,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国产电镜,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愿国产电镜的创业者们,都能像曹峰和尉东光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书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