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强调,在 AI 与连接深度融合的今天,智能终端是关键,而 AI 则是“点石成金”的“钥匙”。当前,生成式 AI
正在深刻重塑整个智能终端产业的底层逻辑。正如本次联通伙伴大会主题所表达的,AI
正在“向实”发展,从“看得见”迈入“用得上、用得起”的新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终端侧 AI
的价值愈发凸显。无论是手机中的语音助手,还是车内的智能座舱,终端侧 AI 正让智能服务变得更快、更安全、更懂你。
作为终端侧 AI
领域的引领者,高通提出了“AI 是新的 UI”的未来愿景,并且已经进行了硬件、软件、生态的全栈布局,尤其是高通 AI 规划器
(Qualcomm AI Orchestrator) 正加速推动智能体 AI 在终端侧的落地,重塑用户与终端的交互方式。
在本次演讲中,侯明娟也特别谈到:
AI 正在成为新的 UI。过去终端是连接的节点,今天它正在变成真正的智能体 —— 不只是响应用户,而是理解用户、预测需求、甚至主动服务。尤其是在终端侧 AI 的支持下,这一切正加速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当终端从“能连”走向“能懂”,这对芯片、算法、系统协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侯明娟表示,高通深耕 AI 研发已超过 15 年,生成式
AI 的应用能够在高通推出的几乎所有主要产品线中体现。目前,由高通 AI 技术赋能的终端数量已经超过 25 亿。凭借跨 AI
应用、模型、硬件与软件的全栈终端侧 AI 优化,骁龙成为了面向终端侧生成式 AI 的首选平台。而在本次大会的高通展馆中,大家也能亲自体验到由高通骁龙平台赋能的多类型智能终端产品,包括小米 15 Ultra、REDMI K80
Pro、OPPO Find X8 Ultra、vivo X200 Ultra、荣耀 Magic 7 Pro、iQOO Neo10 Pro +
等多款搭载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的手机,参会者可以在现场体验如实时翻译、智能摄影和健康监测等 AI 功能和应用。不仅如此,还有华硕灵耀 14
Air、联想 Yoga Air 14s 搭载骁龙 X 系列平台的 PC,以及搭载骁龙平台的平板,XR 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例如现场展出的 VR
体感座椅,配合搭载高通芯片的 VR 眼镜,支持 8K 级 VR
影视内容观看,并通过同步动态模拟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些演示充分体现出骁龙正将先进的连接、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卓越的终端侧 AI
能力,高效地扩展到下一代智能终端 —— 从 PC 到可穿戴设备,再到 XR 眼镜。
不仅如此,在此次大会,高通也在积极与中国联通将终端侧 AI 的协同创新落到实处、落到用户手中。比如侯明娟在演讲中就谈到近期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元景大模型”针对终端设备完成适配,已成功在骁龙旗舰移动平台上实现运行。
据了解,中国联通的“元景大模型”采用先进的 transformer-decoder
架构,提供多种参数规模的版本,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特别针对终端设备,研发了 1B / 2B 轻量化模型版本,已实现与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等主流终端芯片的高效适配。这一“十亿级”语言模型,将为消费级终端设备、物联网等 AI 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高通展台的 AI
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元景大模型在骁龙平台上的流畅运行。
侯明娟表示,高通非常期待与中国联通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云智终端的发展,也携手产业伙伴,让 AI 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释放更大的价值。
事实上,高通与中国联通的合作由来已久,从 3G、4G 到 5G 时代,双方共同见证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生态发展。进入 5G
Advanced(5G-A)时代,他们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涉及智慧家庭、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比如在今年链博会期间,高通通过“无线关爱”计划,携手北京联通等合作伙伴,共同为链博会现场的
E4 场馆提供 5G-A 万兆网络服务保障。此外,今年 5 月高通还与广东联通和中兴通讯合作,在深圳成功完成中国首个 5G-A
三频段(3.5GHz、2.1GHz、1.8GHz)四载波聚合(4CC)技术验证,并叠加 1024QAM 高阶调制技术,实现下行峰值速率
6.3Gbps 的突破性进展。
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网络能力,还为终端侧 AI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 AI 应用在高带宽、低时延的环境中绽放。
在演讲的最后,侯明娟也提到了今天论坛的另一个议题
——eSIM。她表示:如果说 AI 正在让每一台终端“有灵魂”、更聪明,那么 eSIM
则让“连接”变得更轻盈、更自由。从个体用户到千行百业,当两股力量融合,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可信的终端新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