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联合主办的2018全国心力衰竭日“共•心声”主题公益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多位与会嘉宾齐聚北京,共同启动2018年“11.26全国心力衰竭日”,并为全国心力衰竭日主题活动题词,表达了他们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和美好的祝愿。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21世纪心血管学科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其死亡率高于部分恶性肿瘤,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为建立并推广心衰规范化诊疗及全面管理体系,更好地提高全民对心衰的认知和关注,2015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团队提出和倡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联合发起,将每年的11月26日定为“全国心力衰竭日”。自成立以来,“全国心力衰竭日”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心血管界同仁的广泛响应,引起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心衰患者和社会人群中产生了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
张健教授在“关注心衰防控,共筑心的长城”的主题报告中回顾了过去工作并详细介绍了2018年全国心力衰竭日一系列工作。2018年全国心力衰竭日活动主题“共•心声”延续2017年“知•心声”这一主题,“共”寓意着医生携手共建心力衰竭的防控事业,让更多的群众进一步了解心衰,共同关注心衰患者,同时医患和谐,共建健康未来;“心声”包含心衰患者的心声、医生的心声和公众的心声,围绕目前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现状呼吁医生、患者和公众,一起发出共同的心声,关注心衰,共享健康!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志远副院长表示,中国目前拥有超过1000万的心衰患者人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心衰的预防、诊断和管理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对于基层医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心衰的认识、学习国内外心衰相关指南、掌握心衰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对心衰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非常关键,具有心衰防治意识的家属总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作大会致辞,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心力衰竭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马长生教授谈到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了我国国民健康,希望广大医学工作者、患者及家属能够重视心衰,积极推进心衰防治工作。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黄峻教授主要强调心力衰竭的防治和管理的重要性,从对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现状的分析以及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心力衰竭的防治工作仍需有待提高,如果每位医生能够按照规范化的诊疗方案进行治疗,每位患者具有好的依存性,同时把全国各级医疗单位相关的力量,包括护理工作、随访工作等都结合起来,通过及时干预早期预防各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心力衰竭的防控工作,提高心力衰竭的诊疗水平。最后表示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努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创造出成功的中国医疗模式。
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强调要加强对心衰患者的人文关怀,不仅在身体方面给予有效的救治,还要在其精神方面帮助患者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今年的主题“共·心声” 表示心衰的防治工作不仅要医患携手,还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共同的支持。最后表示希望通过“11.26全国心力衰竭日”的成立,能够加强心衰领域医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提高基层心衰防治的规范化诊疗水平,相信在各位专家和同道的支持和努力下,我国心衰的防治工作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提高公众对心力衰竭疾病的认知,促进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每年的全国心力衰竭日公益活动都得到全国各地医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每年都有至少200家以上的医院进行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自今年的11月26日全国心力衰竭日活动倡议发起以来,全国300余家医院陆续开展了学术交流、患教、义诊等公益活动,普及心力衰竭疾病知识,进一步推动了心衰诊治知识的传播,对唤起社会对心衰防治事业的广泛关注意义深远,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能将我国心衰防控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让更多的心衰患者从中获益,进一步提升我国全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