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5年10月29日】在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期间,华为数据通信业务规划首席张磊于互联网新质发展论坛现场,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NIDA医疗行业委员会、ANP开源社区共同发布《智能体互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智能体互联网的愿景、架构与关键技术,旨在为百亿甚至千亿级智能体协同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推动产业迈向AI驱动的数智新时代。
百亿智能体时代呼唤网络革新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正催生“万物皆智能体”的变革。预计到2030年,全球个人AI智能体数量将接近百亿,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具身”形态将形成千亿级网络。智能体通信带来5个重要变化:
主体跃迁:通信主体从“人”变为自主交互的“智能体”;
寻址变革:从“IP寻址”跃迁为基于能力和意图的“语义寻址”;
流量重构:流量模式从“南北向”为主,转变为“东西+南北向”协同流量激增;
协议升级:智能体通信协议层出不穷互不统一,形成了无形的互通壁垒;
安全内生:身份认证与信任机制成为底层必需,以保障智能体间协作安全。
因此,为了解决语义寻址效率低、协议兼容性差、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智能体互联网应运而生。其目标在于打破智能体孤岛与通信壁垒,实现跨平台、跨厂商的无缝协作。
定义智能体互联网架构及核心要素
报告从“寻址与发现、交互与协议、身份与安全、效率与保障”四个智能体通信的根本问题出发,支撑异构智能体无缝协作目标。通过物理、连接、管控、应用四层协同开放架构和多形态智能体网关,并结合智慧家庭、智慧行业、智慧生产等典型场景的应用价值构想,构建开放、自适应、分布式、安全、高性能的万智互联的千亿级智能体通信基础设施:
智能体应用层:赋能万千智能服务,实现任务自主执行。
智能体管控层:建立去中心化身份认证与零信任安全机制,确保行为可追溯。
智能体连接层:通过智能体网关实现能力发现与意图路由。
智能体物理网络层:提供高效、确定性传输,支持毫秒级低时延和零丢包保障。
智能体互联网生态共建进行时
该报告作为指导性文件,为政府、科研机构及产业界提供参考框架,凝聚智能体互联网产业共识。未来,华为将联合产业伙伴,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共享AI 驱动的产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