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96岁老教授获百万大奖:“有高兴也有忧愁”
作者 | 李晨阳
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
相关阅读:单项奖金约700万!2020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其中“生命科学奖”颁发给了两位耄耋老人:88岁高龄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和96岁高龄的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
20世纪70~80年代,王振义和张亭栋等人分别证实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治疗作用,这些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王振义在谈获奖感言时表示,作为一个受奖者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非常忧愁,“就觉得这个奖为什么颁给年纪大的人?
“我忧愁的、不开心的地方,就是觉得我们年纪轻的人跟上来的不够。我们的标准是看论文,不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年轻的人才为了论文而工作,发表了高级别的论文就认为自己了不起,这样是做不出工作来的。”王振义坦言。

王振义

以下是王振义在接受新闻发布会现场连线时的即兴发言实录:
我的心情,好的坏的都有。
好的就是觉得我们国家重视科学,做的研究工作只要对人民有益处,就受到表扬和奖励,我作为一个受奖者当然非常高兴。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非常忧愁,就觉得这个奖为什么颁给年纪大的人?

我96岁了,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你们为什么不奖励年轻的人呢?我们年轻的科学家难道没有创新吗?
(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向他解释:未来科学大奖曾经授予“70后”、“80后”科学家,大奖“鼓励各方面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
我发现我的方法只能治疗一种急性白血病,不是所有急性白血病。
每天都有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死掉,我非常难过,觉得我们努力了几十年只解决了一种急性白血病。
我举个简单例子,我的学生陈竺,他参与了这个工作,做了很大贡献。
为什么不颁给他?要颁给一个老头子呢?他更加年轻,还在做工作。
把奖颁给他,鼓励他再继续努力,实现我们的理想。
我有时候想,我们国家的年轻人突出的不够多。
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不是鼓励有理想的年轻人苦苦工作几十年,而是第一看他发表的“高级论文”有多少。
其实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发表在中等杂志上,不是最高级的杂志上。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国家考虑,判断一个青年人怎么样,就看他有没有创新性、钻研性,有没有刻苦地做好工作,有没有耐得住的态度。
因为成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积极的方面,我看到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家也很重视科技。
比如5G技术,就是我们的企业把技术做到了世界前列。
这个是很好的。
这些企业的老总也不是什么科学家,也没有什么头衔,就是作为企业家看准了一个方向,坚韧不拔地往里面钻。
所以我觉得工业领域要找一些年轻人出来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就看结果。
如果一个年轻的人在这方面动起脑筋来,为我们国家解决了芯片的问题,那这个人的贡献就很大了。
我相信工业方面年轻人是有的,医学方面恐怕也要走这条路吧。
所以我的心情是这样的:首先当然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个工作的评价。
但是我忧愁的、不开心的地方,就是觉得我们年纪轻的人跟上来的不够。
我们的标准是看论文,不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
年轻的人才为了论文而工作,发表了高级别的论文就认为自己了不起,这样是做不出工作来的。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浅说艺术

关注公众号


即时获知最新推送

休闲时刻


陶冶艺术情操

Copyright ©  201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Network.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数智化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648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22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