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有了新任务,2025年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赋予了北京新的使命——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把基本完成的目标定在了 2025年。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今天在北京市委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许强说,目前,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具备诸多先发优势。人才方面,目前北京全市研发人员超过40万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连续保持6%左右,在全球领先。北京还拥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能力显著增强。此外,北京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以创新经济为标志的创新高地迅速崛起,同时,世界营商环境排名稳步提升,出台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科创30条”,创新生态充满活力。


在许强看来,摆在北京目前的任务就是利用好这些先发优势,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首先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力建好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其次,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强战略长板,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光电子、生命科学等领域持续占先。弥补关键短板,力争在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通用型关键零部件、高端仪器设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第三,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的公共底层技术和中试平台。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领域,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三链”联动。提高京津冀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水平,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


此外,许强表示,北京还将着力构建公平公正、资源获取便利化的创新生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发挥好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和“两区”政策优势,探索实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新机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依托“三平台”等高端平台,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新机制。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浅说艺术

关注公众号


即时获知最新推送

休闲时刻


陶冶艺术情操

Copyright ©  201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Network.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数智化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648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22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