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低空经济从“热”到“冷”,谁来买单?​

作者:陈公图

当政策狂热撞上产业规律,谁在买单?

2025年3月,绍S越某区宣布投资20.5亿元启动"全域低空新基建",创下全国低空领域招标纪录。然而这座规划7大起降场、50个微型起降点的"未来之城",却因日均起降不足1次沦为笑柄——无人机在400米跑道晒太阳,5G基站成摆设,智慧管理平台沦为"电子垃圾"。这不仅是低空经济的黑色幽默,更是中国式产业园区发展魔咒的又一次应验。
当政策东风吹向低空经济,我们看到的不是科技创新的曙光,而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圈地运动"。从特色小镇到田园综合体,从光伏产业园到生物医药园,中国地方政府似乎永远在重复同一个剧本:政策文件出台→地方政府竞赛式立项→资本涌入套取补贴→园区烂尾债务暴雷→留下遍地"鬼城"与财政黑洞。低空经济产业园,正在成为这个剧本的最新注脚
一、"政策催熟"的产业泡沫:当低空经济变成"数字游戏"
1. 数据造假的狂欢:空置率60%背后的政绩幻觉
全国超30省、100余城宣称布局低空经济,但60%园区沦为"鬼城"的冰冷数据,撕开了这场盛筵的遮羞布。某中部省份宣称"三年建成百个低空产业载体",但其无人机核心零部件自给率不足20%;长三角69个园区中,52个存在"汽车厂充数"乱象。当政策补贴退坡,这些"僵尸企业"瞬间现形——成都某eVTOL企业订单归零,仓库堆满未交付飞行器;合肥某文旅项目因票价高达2000元/人次,客流量不足预期1/10。
2. 技术空心化的陷阱:90%的"创新"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深圳大疆用十年打磨飞行控制系统的岁月里,中西部某产业园却用三个月"研发"出所谓"自主知识产权"无人机。这种"PPT造机"的闹剧背后,是地方政府对技术规律的无知与傲慢。某省会城市耗资8亿建设的"低空经济总部大厦",入驻企业仅3家,多数楼层沦为麻将馆;河北某新区宣称打造"全球最大无人机测试场",实际因空域审批问题,三年未完成1次商业飞行。
3. 财政透支的定时炸弹:每亩200万的投入与零回报
浙江某县为完成"低空经济示范区"考核,将传统物流园涂改"无人机"字样应付检查;山东某市将农业植保无人机统计为"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实际作业面积不足百亩。这些荒诞操作背后,是地方政府寅吃卯粮的疯狂——某中部城市申报的3000亩产业园项目,专项债偿债覆盖倍数仅1.05倍,相当于每亩土地要背负200万债务。当政策补贴退场,这些"债务孤岛"终将成为压垮地方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产业规律的碾压:低空经济不是"政策盆景"
1. 市场需求的残酷真相:80%的应用场景是伪命题
当某市将无人机配送与"孝道文化"捆绑,宣称"无人机送孝心餐"时,现实给了他们一记耳光——订单率不足5%。真正的市场需求不在政绩工程的想象中:深圳顺丰150条无人机物流航线日均飞行5.2次,靠的是珠三角密集的电商订单;赣州某区4.4万平方公里空域的价值,源于"研发在深圳+制造在南康"的产业协同。反观那些闭门造车的园区,建造的"未来机场"连最基本的导航设施都未完善。
2. 产业链的断裂危机:从芯片断供到人才荒漠
低空经济的核心不是组装无人机,而是构建从电池技术到空域管理的全产业链。但某中部园区引以为傲的"全产业链",不过是把汽车零部件厂改个招牌;某西部基地引来的"龙头企业",实为套取补贴的皮包公司。更致命的是人才断层——某985高校无人机专业毕业生,宁可去互联网大厂做测试员,也不愿到三线城市"产业园"当工程师。
3. 技术迭代的降维打击:当政策还在画饼,技术已变赛道
政策制定者还在争论"低空经济"定义时,OpenAI已悄然布局空中机器人;地方政府为"eVTOL"概念疯狂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已实现空中作业。这种技术代差,让无数园区沦为科技恐龙——某省投资5亿建设的"低空物联网平台",上线三个月即被市场淘汰;某市引进的"智能巡检无人机",因算力不足沦为高级玩具。
三、破局之道:用市场规律杀死虚火
1. 给地方政府戴上"政策镣铐"
•设立负面清单:禁止县级财政投资超10亿低空基建,叫停"订单换税收"等扭曲政策。某省X市申报的占地3000亩项目因土地开发计划过于庞大被驳回,证明这种硬约束有效。
•考核转向:用"起降点日均利用率"替代"投资额",某市因90%设施闲置被问责。宁波要求"每条航线必须盈利",才是真考核。
2. 让企业回归市场本源
•撕掉补贴遮羞布:大疆未拿政府1分钱补贴,却占据全球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顺丰珠三角航线日均飞行5.2次,成本直降40%。真正的产业生态,从不需要政策催熟。
•培育真实场景:优先开放山区急救、电力巡检等刚需场景。江西赣州用4.4万平方公里空域做物流中转,才是产业正道。
3. 重建产业生态的底层逻辑
•技术攻关要狠:设立千亿级低空技术基金,重点突破电池续航(现有机型普遍不足1小时)、抗干扰导航(80%事故源于信号丢失)、智能集群(避免"无人机炸机"频发)。
•人才培育要实:在深圳、成都等产业高地设立"低空工程师学院",而非让三流院校培养"PPT操作员"。
•监管体系要硬:建立全国低空飞行器电子围栏,对违规飞行实时熔断;推行"飞行器强制保险",事故赔付率不低于80%。
四、历史的镜子:我们还要交多少学费?
当绍S越C区的无人机在跑道上积灰,当某中部园区的充电桩沦为摆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发展思维的癌变。从光伏产业园到特色小镇,从共享单车坟场到低空经济"鬼城",中国式产业园区总是重复着"政策先行、资本狂欢、一地鸡毛"的循环。
1. 警示案例:光伏产业园的死亡螺旋
2010年各地疯狂上马光伏项目,全国建成500多个产业园。但当欧美"双反"调查来袭,90%企业倒闭,留下万亿债务。某西北省份至今仍有未清偿的200亿光伏补贴,成为财政黑洞。
2. 殷鉴不远:生物医药园的教训
2016年生物医药热潮中,江苏某州市生物纳米园等明星项目光环加身。但当技术瓶颈显现,大量企业转向CRO代工,所谓"创新药"不过是仿制药换包装。如今,这些园区正用"低空经济"的新瓶装旧酒。
3. 民间智慧的嘲讽:
"政策一出,黄金万两;补贴一停,鬼哭狼嚎。"这句黑色幽默,道尽了中国式产业园区的宿命。当绍S越C区的无人机在跑道上晒太阳,我们终于看清:低空经济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而是某些人的脑子。
五、结语:让产业回归产业,让市场回归市场
低空经济的未来,不在于建多少产业园,而在于能否造出"真需求"。当某天无人机能救回山区的生命,能准时送达医院的药品,这场泡沫才会真正破灭。否则,万亿蓝海终将沦为债务坟场——而买单的,永远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浅说艺术

关注公众号


即时获知最新推送

休闲时刻


陶冶艺术情操

Copyright ©  201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Network.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数智化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648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22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