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重庆4月19日电 (雍黎 记者冯竞)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4月18日对外宣布,由该院和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已经在法国波尔多成功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能够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
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介绍,该打印机最大零部件尺寸达200×130mm,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台空间在轨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今年3月上旬,该打印机在法国波尔多进行了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3天共进行了93次打印测试,实现了塑料和复合材料等2种材料及失重、超重、正常重力状态下3类工艺参数,4种模型等微重力打印,成功获取了微重力环境下对3D打印工艺参数影响的实验数据,为我国2020年完成空间站建造及后期运营奠定了基础。
段宣明介绍,空间在轨3D打印制造是解决空间站维修保障需求的有效方法。目前空间站宇航员对地面的补给依赖较为严重,空间站几乎所有用品都需要地面补给,尤其是一些精密仪器设备。如果宇航员能够在失重环境下自制所需的实验和维修工具及零部件,将大幅提高空间站实验和维修的灵活性,减少空间站备品备件的种类、数量及运营成本。据了解,空间站等待一次地球补给至少需要半年,而3D打印只需要1—2天就能生产出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段宣明介绍,目前这台打印机是他们研究改进的第三版,通过对设计、电机、传动设备的不断研发并经过失重飞行试验,证明该打印机在地球上斜着、倒着,在微重、无重力条件下都能打印,且打印效果与国外水平相当。段宣明称,希望此项成果能应用于我国空间站。
关注公众号
即时获知最新推送
休闲时刻
陶冶艺术情操
友情链接: 国家数据局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国家农业部 国家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市场监度管理总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1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Network.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数智化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648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22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