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我非常有理由坚信,2025年一定是中国AI应用爆发的元年。”在4月9日的阿里云AI势能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
他说这话是有底气的——过去一年,阿里云平台大模型API调用量增长近100倍,接入大模型的企业数量也接近100倍的增长。
阿里云希望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我们即将发布新的模型,最重要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Reasoning推理,一个是Omin全模态融合。”刘伟光提到。
在应用方向上,这次大会,阿里云宣布推出AI Agent Store,从生成式AI向代理式AI发展,并表示将首先推动阿里旗下所有服务走向Agent(智能体)。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在AI和云计算领域投入超过3800亿元,推动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AI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和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以AI驱动为战略之一的阿里云无疑是重中之重。现在,阿里云已经逐渐明确,这笔钱要花到哪儿了。
模型和云,硬币的两面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界认为AI应用爆发预期不足的一大原因,是基础模型的能力下限不够高,因此很多企业对大模型的应用也停留在相对浅的层面。
在刘伟光看来,基础模型仍然是整个AI应用生态最核心的引擎,而随着基础模型从深度推理模型到多模态能力大幅度提升,让更多AI应用落地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高。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对搜狐科技表示,过去大模型的精度在75分到80分之间,所以今天的主脉络就是提高精度,同时要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