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随着一架无人机在试验场内腾空起飞,不远处实验室内的电脑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人机的位置、速度、高度等状态信息。这是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刚刚建成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投入运行的一幕。
在紫金山实验室的6G概念验证中心外场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三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测试6G网络的感知能力。

“屏幕上显示的就是刚刚起飞的三架无人机的实时轨迹,我们在屏幕上还可以看到无人机的位置、速度、高度等状态信息”,紫金山实验室工作人员侯华舟讲解道。
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介绍,在刚才这个场景里,由通信基站发射无线信号,无线信号传播到无人机这边,它就会反射回来,形成一个回波,在基站侧再对这个回波进行信号分析,由此感知出无人机的位置。
该设施围绕6G六大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倍以上的极致连接能力和高精度目标感知新能力。

未来的6G网络不仅速度快,而且具备感知功能,可以像雷达一样对网络内的物体实现精准定位。该技术可运用于低空物流、低空安防等场景,将为6G技术创新、培育6G未来产业提供原创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解释说,“大家知道雷达具有感知能力,但是我们现在要把雷达功能和通信功能都做到基站上,让基站在实现通信的时候,通过它发射的电波回波,也能够感受到一公里甚至更远地方的一些物体,这就是通感一体基本的概念。”
该技术在未来的一些新兴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比如说无人机,在无人机飞行的同时,既要和它进行通信,又要能够感知到无人机。特别是一些非法飞行的无人机飞到某个区域内,要能够感知到它,就可以用通感一体,既支持无人机的通信,又可以支持无人机的感知。
“这张网由射频单元、基带处理单元、感知数据处理单元组成,以6G无蜂窝通信、分布式协作感知、实时智能计算等技术为主要支撑。在6G基站通信时,通过它发射的电磁回波,感受到一公里左右的无人机目标运动轨迹及状态信息,以此验证6G通信系统的感知能力。”14日,紫金山实验室副研究员侯华舟表示。
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的试验外场总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围绕6G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智能一体化、泛在接入、大规模连接、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沉浸式通信等6G六大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100倍的极致连接能力,以及毫秒级实时智能和分米级感知新能力,整体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侯华舟表示,目前试验网面向低空经济等率先开展了6G低空巡检、低空物流、低空安防等应用演示和商业应用试点,也正在与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洽谈6G技术的验证测试。
本网综合经济日报、央视、科创中国整理